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:深圳超越北京居首 无锡青岛首次跻身榜单前十

日前,智联招聘联合泽平宏观发布《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:2023》报告。

  

报告指出,中国共有约2.6亿95后人口(1995-2009年出生人群,现为14-28岁),劳动年龄的95后人口约2亿人(16-28岁)。智联招聘拥有3.21亿+职场人用户,月活跃用户数5127万+,累计合作企业数达1176万+,其中,在求职人才中,约55%为16-28岁人才,即报告所指的95后人才。为突出95后人群特征,报告使用智联招聘统计的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及95后流动人才行为数据进行对比,探究95后求职人才特征及流动趋势(风险提示:样本偏差;简历投递与实际人才流动存在一定出入)。

  

1)从性别看,95后女性求职占比相对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更高,今年95后、全国总体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分别为47%、44%。95后、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男女比例分别为53:47,56:44,95后流动人才中女性占比更高。可见95后女性受教育程度高且独立,求职意愿较强。

  

2)从学历看,57%的95后流动人才为本科及以上学历,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52%。95后流动人才中高中及以下、大专、本科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11.7%、31.4%、49.5%、7.4%,本科及以上合计56.9%,较去年上升3.1个百分点;全国总体流动人才各学历占比分别为15.9%、32.6%、45.0%、6.5%,本科及以上合计51.6%。今年95后流动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较去年有所增加,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比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。

  

3)从行业看,95后更多分布在新兴行业,其流动人才在IT行业占比为24%,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1%,而在地产行业占比14%,明显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8%。95后流动人才最多的前三行业是IT|通信|电子|互联网、房地产|建筑业、生产|加工|制造,分别占比23.8%、14.1%、13.9%,合计占比51.9%,较去年上升2.8个百分点,集中度小幅上升。全国总体流动人才最多的也是这三个行业,合计占比52.3%,95后人才行业集中度略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。其中95后在IT|通信| 电子|互联网占比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21.1%,而房地产|建筑业占比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,说明年轻人对于互联网、电子、通信等新兴行业更加青睐。去年95后流动人才从事最多的前三行业同样是IT|通信|电子|互联网、房地产|建筑业、生产|加工|制造,分别占比24.0%、14.0%、11.1%,合计占比 49.1%,今年95后人才从事生产|加工|制造行业的比例较去年相比提高,而从事TMT行业的比例有所降低。从二级行业看,95后流动人才在互联网/电子商务、教培、专业咨询行业占比分别为9.8%、8.0%、6.5%,均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8.5%、6.9%、4.8%,而95后流动人才在地产建筑领域占比为11.5%,低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3.9%。

  

    

  

报告还发布了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。

  

深圳、北京、上海位居前三,广州、杭州、南京、成都、苏州、无锡、青岛位居前十。其中,深圳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,叠加创新的产业结构,提供较多工作岗位,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到深圳就业。无锡引才举措较多,2016年无锡出台“太湖人才计划”,重点支持引进、培育六类产业发展重点人才,制定工作补贴、薪酬补贴、安家补贴等各项福利政策,并不断更新迭代。2022年青岛生产总值在北方主要城市中,稳居第三,经济增速全国第五,快速增长的经济、优质的产业吸引了众多人才。前20强中,天津、济南、宁波、厦门较去年排名小幅上升。前50强中,沈阳、大连排名小幅上升,东北地区核心城市近年对95后人才吸引力增强。总体看,95后人才倾向前往东部地区,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。

  

    

  

观察各分指标排名靠前的城市,在高学历人才方面,一线城市及南京、杭州、成都等强二线城市排名靠前;在收入方面,一线城市及长三角区域城市更有优势;在创新方面,深圳、苏州创新活力较强;在文娱方面,旅游城市拉萨排名靠前,带动整体指数排名跻身前50名。

  

分地区看,今年95后人才向东部集聚明显,东部地区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为18%,明显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4%。分线看,95后更向往一、二线城市,但今年一线城市对95后人才的吸引力较去年有所下降,而二线城市吸引力小幅上升,三、四线城市净流出趋势有所收窄。分城市群看,95后更倾向前往长三角、珠三角地区,而京津冀净流入占比较去年有所下滑,成渝和长江中游持续净流出,五大城市群合计净流入占比为13.1%,远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的10.4%。

  

    

  

报告选取95后人才吸引力前十城市(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杭州、南京、成都、苏州、无锡、青岛)作为观察对象,根据一、二线城市对其划分发现;95后在一线城市之间、城市群内流动为主流。1)一线城市:对95后聚集程度更高,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多数高于全国总体流动人才;深圳的95后人才净流入占比高出全国总体流动人才1.1个百分点,主因深圳落户门槛较低、注重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环境等;深圳和广州、北京和上海互为95后人才来源城市第一位。2)二线城市:杭州对95后人才集聚程度更高,人才净流入占比高出全国总体流动人才0.7个百分点;南京和长三角的人才互动非常频繁,部分因南京高校较多,长三角人才为求学向南京集聚,毕业后从南京回流至长三角其他城市。

  

    

  

报告指出,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基础,人才更是第一资源,在老龄化、少子化背景下,多数城市面临年轻人口萎缩、人口快速老化问题,近年来各城市纷纷加入“抢人大战”,抢人才也是抢年轻人口。95后人才多数是职场新人,年轻且有活力,其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。此前《中国人口大迁移:2021》报告中分析了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的影响:人口流入可以增加年轻劳动力供给、缓解老龄化压力;增加人才供给、促进创新发展;增强城市竞争力;扩大消费需求。人口流出会加重老龄化,加重养老负担,严重拖累财政、制约经济活力。

  

报告启示,一是充分尊重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和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,立足各地比较优势,顺势而为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“以城市群、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,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”;二是进一步深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,进一步消除人口自由迁徙的枷锁;三是优化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结构,推动完善产业结构、公共服务和交通设施等布局,以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。

相关关键词:养老职场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